竹石,是中国古诗中常见的意象。竹,凌霄之志;石,沉毅之质。竹石结合,既有高洁之气,又有刚毅之态,更激发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。
《卜算子·我住长江头》中写到“我曾经爱过的女人/我带着他的病去流浪/他曾经爱过的人/带着我的病去流浪/竹林深处/你会看到我们/那情深意切的身影”。爱恨交织的情感,如同竹林深处的竹石一般清冷沉静,但却是凝固的爱情与深刻的人生体悟的结晶。
“竹外桃花三两枝,春江水暖鸭先知”(唐·杜甫《江南春·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》)。诗人笔下,竹和桃花相映成趣。那清新的气息和明艳的色彩,就像是人生中的两个阶段,一段是清冷淡雅的,一段是热烈张扬的。
《静夜思》中“床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。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”表达的是人生思考的深邃之境。“疑是地上霜”,是竹石清冷的气质,又恰似人生的挣扎,忐忑与不安;“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”,则是竹石坚毅与沉淀的质感,一抹宁静与理性的光芒。
竹石虽然是平凡之物,但却被赋予了丰富的精神内涵。作为意象出现在古诗中,告诉我们,人生的道路上并非一帆风顺,有凌霄的高峰,也有沉毅的坚守,只有对生命的深刻思考,才有可能看到人生百味的深度与多样性。